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9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54篇 |
工业经济 | 3篇 |
计划管理 | 79篇 |
经济学 | 39篇 |
综合类 | 11篇 |
旅游经济 | 4篇 |
贸易经济 | 14篇 |
农业经济 | 13篇 |
经济概况 | 2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本文主要摘自《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旨在摘录、总结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先哲对房租问题的认识,以期为现行房租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3.
本文主要摘自《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旨在摘录、总结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先哲对房租问题的认识,以期为现行房租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4.
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对十三经注疏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正本清源工作,故阮刻《十三经注疏》成为诸本中较善之册。追溯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的成书过程,辨述版本流变,考证阮校实有两个版本系统:一是嘉庆十三年文选楼单刻本,一是嘉庆二十一年南昌府学合刻本。两本相校,互有异同。现流传较广的中华书局本《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的底本是南昌府学本,有待于参用文选楼本重加整理。 相似文献
75.
We investigate whether expectations that are not fully rational have the potential to explain the evolution of house prices and the price-to-rent ratio in the United States. First, a stylized asset-pricing model solved under rational expectations is used to derive a fundamental value for house prices and the price–rent ratio. Although the model can explain the sample average of the price–rent ratio, it does not generate the large and persistent fluctuations observed in the data. Then, we consider a rational bubble solution, an extrapolative expectations solution and a near rational bubble solution. In this last solution agents extrapolate the future from the latest realizations and the degree of extrapolation is stronger in good times than in bad times, generating waves of over-optimism. We show that under this solution the model not only is able to match key moments of the data but can also replicate the run up in the U.S. house prices observed over the 2000–2006 period and the subsequent sharp downturn. 相似文献
76.
为补足房地产市场发展短板,有效解决房地产市场结构性失衡,我国提出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健全住房租赁市场,满足居民居住需求。本文通过构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采用1998~2010年全国30个大中城市季度数据分析在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前期房地产市场结构失衡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采用2002~2019年全国月度数据分析实施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后房地产市场结构改善情况下,宏观经济变化以及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前期,住房以"居住"属性为主,"投资"属性相对较弱;第二,租购并举制度下房租房价之间"剪刀差"的缩小能够有效改善房地产市场失衡的状况;第三,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的货币政策会产生截然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本文将房价波动作为外生事件,探讨了由房价波动所带来的抵押资产价值变化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房价上涨所带来的抵押资产价值上升会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此时,理论上,一方面,管理层为了规避风险,会将抵押资产价值增加所带来的资源配置到那些风险较小但短期内可以获得高额利润的行业(如:房地产行业),从而会降低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另一方面,因为企业融资能力的增强,管理层将有更充裕的资金投入到那些高风险且收益为正的项目,从而会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实证结论支持第一种理论机制。进一步的实证检验支持非房地产企业大量进行房地产投资是上述结论形成的主要路径。在克服内生性问题和度量误差的可能影响之后,本文结论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78.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分析了房价预期与家庭股市参与的关系,考察了行为金融偏差在房价预期影响股市参与过程中的作用,并根据背景风险、社会网络和户主特征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1)房价上涨预期通过降低居民家庭的股票收益率预期和增加住房资产,进而降低居民家庭的股市参与概率和参与程度;(2)“心理账户”以及“有限关注”的存在显著弱化了房价上涨预期对家庭股市参与的负向作用;(3)房价上涨预期对股市参与概率和参与程度的负向作用在收入风险更高、健康状况更差、社会网络水平较低以及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家庭中更大。因此,稳定房价预期能够通过提升家庭股市参与,进而从需求角度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9.
政府调控、住房需求结构与住房价格:一个动态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垄断土地所有权的政府如果具有短期政绩目标函数,他们对土地的控制会使房地产预期价格具有不断上涨的下鞅性,这会提高住房的投机性需求。本文建立了一个住房价格动态模型,在住房价格服从下鞅性的条件下分析住房价格和住房需求结构的动态,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初始点都会收敛到稳态均衡点,有些初始点会沿着一个稳定的需求结构不断推动价格上涨。对于这些初始点,政府的调控政策至关重要。我们在相位图中分析了政府各种调控政策对住房需求结构和房地产价格变动路径的影响,发现在所有的调控措施中,最有效的调控政策是通过改进土地产权制度来改变投机需求者的预期,减少住房投机需求,使价格收敛到一个较低的稳态水平上。 相似文献
80.
《Journal of Property Research》2012,29(2):157-177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examine the issue of whether inter‐urban housing markets can be modelled using a set of common economic fundamentals (such as economic growth, employment and the like). This is a timely analysi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widespread interest in housing markets as a result of the fall‐out from the housing sub‐prime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House prices and economic fundamentals within each city are tested for cointegration and, in the event of a cointegrating relationship being found, restriction tests are applied to ascertain whether particular economic fundamentals can be excluded from the long‐run equilibrium house price model for that city, and whether the given fundamental contributes to speed of adjustment back to equilibrium once a disturbance has taken place. This allows a test of whether the given factor/s can be considered a long‐run driver/s of house prices in each city. The main finding is that there are clear differences across Australian state capitals in long‐run driving factors for house prices. 相似文献